近年来,慈利县法院始终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审执职能,以案促改,优化服务,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全院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4274件,审结3732件,涉案金额5.1603亿元。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顶层设计 筑牢营商根基
“要做好执转破衔接工作,积极对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加强审理期限管控。”5月13日,在慈利县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会暨优化提升法治营商环境大会上,党组书记、院长屈平表示,慈利法院通过3场动员部署会、两场专题党课、6次工作推进会、4次研讨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不断加强。
为解决企业生产和发展中遇到的法律困难。该院通过周密部署活动方案,积极开展法官进网格和结对挂钩活动,每名员额法官赴辖区企业、社区,与企业进行一对一交流、提供定制化服务,常态化帮助企业、中小投资者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今年以来,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4场次,发布典型案例5件,邀请民营企业家旁听庭审80余人次,开展法律服务30余次、法律宣讲10余次,送法进企业24次。
出台《慈利县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慈利县人民法院“暖企助企”十六条举措》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落实惠企政策,从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切实提升审判效率、全面提高执行工作水平、依法审理破产案件、全面提升社会认同感、完善配套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法治营商环境。
提质增效 重构办案流程
“这笔货款前后折腾了3年,终于解决了。法官考虑到我们经营公司不易,两家公司以后还要合作,所以多次组织调解,给我们讲道理,司法服务水平没得说。”日前,慈利法院成功调解了某建材经营部与张家界某实业公司及其分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双方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后都如此表示。
为切实提升诉讼服务水平,有效降低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慈利法院积极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诉讼服务大厅、移动终端、巡回办理等多种途径,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自动关联。为民营企业提供标准一致、数据同源的诉讼服务。与此同时,依托法官调解室和在线调解平台等,开展多元解纷、司法确认工作。今年1至10月,涉民商事案件经调解撤诉1574件,诉前调解979件。
为打通影响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慈利法院抓好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建设,深入推动执行攻坚。对全部执行案件进行分类管理,将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分为“执行能”“执行可能”和“执行不能”等三类案件,进一步强化对执行案件中执行人员、涉案款物、执行措施的监管力度,提升执行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今年1至10月,共办理涉企执行案件702件,已结519件,执行到位8184.3825万元,执行完毕率45.63 %,执行案款按时发放率99.98 %。
纾困解难 助企良性发展
“法院能体谅企业的难处,并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让我们心里很温暖。”日前,石门某市政工程负责人向法官表示。
该企业因经营困难,拖欠的132名农民工工资80余万元。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132名农民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边是农民工的血汗钱,一边是经营困难的企业。如果对企业采取传统查封方式进行死封,不仅农民工拿不到工资,还会导致资产闲置,更不利于保护农民工及生产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法院受案后,确认了某养殖场尚有部分工程款未给该公司结算的事实,该案存在三角债务关系。法院召集三方协调,商定由养殖场从应付工程款中拿出一部分先行给付市政公司,以缓解市政公司资金周转之难。
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132名农民工顺利领到了82万元劳动报酬,企业也渡过了难关。
此外,该院还积极运用诉前保全+诉前调解工作模式,促成了一起涉板材行业的百万货款纠纷成功化解。在保全措施的威慑和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原本可能激化升级的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今年以来,该院在涉企案件办理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把诉调对接的“调”不断向前延伸,强化风险告知、诉前调解、法律咨询等一揽子法律服务。主动引导企业选择非诉途径解决纠纷,推动更多涉企纠纷在诉讼渠道之外得到有效化解,真正实现化解纠纷零成本。
放水养鱼 摆渡企业重生
慈利法院加大破产审判工作力度,有效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出清”功能,提升破产审判效率,降低破产办理成本。对具有挽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企业,综合运用预重整、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手段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企业再生。对产能落后、不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快速推动破产清算,引导其依法有序退出市场。
某镍钼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钼矿、镍、钒开采、收购、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2011年,公司因经济转型被相关部门责令停产关闭。企业持续亏损,负债高达1.2亿元,引发大量矛盾,许多纠纷进入司法程序。
2023年5月,法院敦促破产管理人将公司资产挂到网上拍卖。经竞拍,最终以185.9万元的价格拍出,实现了资产变现的较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