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言和
“感谢法官,我们今天不仅收获了合作伙伴,更是坚定了对张家界营商环境的信心。”7月27日,湖南某教育管理公司的经理紧紧握住慈利某幼儿园园长的手。至此,经过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数十日线上线下的协调,数次加班加点的调解,案件双方当事人变为合作伙伴,一场涉政府招商引资的千万元合同纷争尘埃落定。
2015年,慈利某幼儿园向县教育局报请筹设慈利某民办学校,县教育局批复同意后,又经历政府、发改、规划等职能部门的法定程序,慈利某幼儿园与县教育局签订《投资兴办慈利县某学校协议》。但在实际筹建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慈利某幼儿园未能如期推动工程建设。后政府及慈利某幼儿园就该项目对外招商,湖南某教育管理公司与慈利某幼儿园、县教育局签订三方协议,约定由湖南某教育管理公司承接慈利某幼儿园后续筹建新学校的全部权利义务并支付1200万元转让费。履行中双方产生争议,湖南某教育管理公司尚欠550万元转让款未付,后续数亿元的投资也不愿继续,双方的合作及慈利某民办学校建设陷入僵局。
“本案事关政府招商引资,事关解决慈利县入学难,若一纸文书简单裁判,很可能让该校开学遥遥无期,直接影响到民生,必须想办法促成双方和解。”张家界市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旅游审判庭庭长傅辉雪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屡次联系双方当事人,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了解双方最真实的想法及对继续投资办学的顾虑。掌握双方基本想法后,傅辉雪决定利用法院与职能部门建立的良好沟通协调机制,为双方当事人再搭建一次调解平台。
7月16日,傅辉雪联系了慈利县政府、招商、教育、规划、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相关单位领导认真倾听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分歧,为双方在投资办学上答疑解惑、表态支持。傅辉雪再次对案情结合法律规定抽丝剥茧,让当事人明白本案依法应当如何处理,站在当事人角度分析利弊,为投资方打消后续投资的顾虑,打通“最后一公里”。最终,双方当事人不仅握手言和,还达成了合作开发意向。自此,一场数亿元的项目得以保全,一场千万元纷争得以平息,而这也是张家界法院法官为民司法的一个缩影。
“大部分当事人并不是不愿调解,而是怕因调解吃亏。把理说透,把法讲明,带领双方一起分析案情与法律,让当事人心里敞亮,自然愿意协商处理。”傅辉雪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近年来,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在案件量大幅攀升的情况下,以确保案件质量为基础,将调解贯穿始终,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