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正月初二是成的舅妈生日。清晨,母亲给成的上衣口袋塞满炒玉米和薯条后,左手牵着成右手提几十枚鸡蛋去舅家拜年祝寿。
成的外公没有儿子,舅是外公砍柴路上捡回的弃婴。到达舅家,客人还没来,母亲送成去烤火房,转身去厨房帮忙。火坑边的方桌上摆满炒玉米、薯条、瓜子、花生……在贫困中长大的成顾不上烤火,立在桌前,惊喜地看看这又望望那,终于忍不住把手伸到花生盘里,这时,舅抱着柴刚跨进门,皮笑肉不笑地“等会儿吃!”扔下柴掉转头指着玉米和红薯片,“饿了先吃这些!”成怔怔地望着舅。舅抓些玉米和红薯片往成的衣袋塞时,发现成的衣袋鼓囊囊的,“傻孩子,饿了就坐下吃,干吗装袋里?”舅将玉米和红薯片又放回盘里,顺手端走花生搁在火炕后边一人多高的窗台上,刚坐下,又听见晒坪里有热闹的说话声,知道是妻的娘家人来了,急忙起身去迎客。
舅乐呵呵地将客人请进烤火房,逐个倒茶敬烟,赶忙将窗台上的花生放到桌上后,又从卧室端出更大一盘花生和一盘苹果,“没什么好招待,大家随便吃!”话音刚落,一个六七岁的陌生小客人不慎将一颗花生落在地上,刚好滚到成的脚边,眼尖手快的成迅速拾起在胸前擦了擦,剥掉壳往嘴里送的时候,小客人已从盘中抓了一把花生站在成身前,微笑着伸出手,“给你!”说完,塞进成的裤袋,顺手拿走成手里的那颗花生米放到桌上,又择一个较大的苹果递给成,再拿一个苹果,低声对成说:“走,我们去洗苹果……”
多年后,成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本县政府工作。由于老家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十分落后,成每年省吃俭用给村“希望小学”捐赠一批新旧书籍和学习用品,扶持老家邻居的孩子们完成学业,还让妻多次联系邻居或单位同事捐赠衣服和书籍等学习用品,每次从邮局寄往学校,从不留姓名,妻问及理由,成说:我终生记得很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小客人,天真地维系了一个五岁男孩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