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花高速转包茂高速往重庆方向十余公里,就到了湘渝黔三省交界处,交界处有一条小河,名叫清水江,河边有一座古镇,这便是沈从文笔下神秘湘西的边城----茶峒。
漫步在小镇的街道上,两边是颇具湘西土家民族特色的吊脚楼,靠着山的一边依山而建,逶迤向西;近着水的一面筑成城墙,依城墙,临水而居。土家楼的前门宽大,临街,后门矮小,通往河边的码头,至今仍保留着百余年前的老样子。临街的门面陈列着湘西特色的手工艺品,古街的店面都摆放着与《边城》有关的图书杂志,古镇上的很多人都能说上一段《边城》里的故事,这儿无不透显着边城人对沈老的尊敬与怀念。
正埋头于历史的痕迹,同伴一声声呼唤,催得我一路小跑,寻声赶到河边的城墙头,依墙举目远眺,河对岸依然是古色古香的集镇,问询得知那是重庆市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洪安镇。江面上,一条一厘米粗细的钢索固定在两岸,钢索穿过小渡船上的铁环,船头船尾连在钢索上,渡船靠岸上的人力用绳索牵引着,往返于两岸之间,当地人取了个形象的名字----“拉拉渡”。一条清水江隔断湘渝黔三省,而一只“拉拉渡”又将洪安、茶峒两镇紧紧地连在一起。
循石阶而下,拉拉渡正向我们驶来。近观,这已不是当年老船工和他孙女翠翠摆弄的小船了。船内宽敞明亮,一次可载客三、四十人,四周悬挂红红灯笼,好似游船一般。虽然拉拉渡船变得宽敞又华丽,但整个渡口仍保持着百年前的恬静与古朴,渡船来来回回,不仅给两岸的百姓和游客带来方便与快乐,也承载着人们对《边城》里场景的时时回味。
摆渡人建议我们接下来游“翠翠岛”,观白塔,体会一下当年老船工和翠翠的生活。慢悠悠的游船,晃荡在静静的河中,河底是色彩斑斓、大大小小的白石子、红石子、灰石子夹杂着带有花纹的玛瑙石子,鱼虾游动在水中,就像浮在空中一样。激滩处,小鱼追逐着浪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登上“翠翠岛”,岛上花园中央矗立着一尊汉白玉的翠翠雕像,翠翠目含深情,眺望着傩送归来的方向,执着地等待,小说中的大黄狗也紧紧蹲在翠翠身旁,眼神和翠翠一样带着期盼。
据说很久以前,清水江西边的翠翠岛既不属于湖南,也不属于贵州和当时的四川,每当群众矛盾冲突激烈时,他们便相约到岛上械斗,惊动三方官府,也无法平息,久而久之,这座岛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三不管岛”。沈从文到来之前,茶峒这颗湘西明珠静静地躺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边城》问世后,一下享誉世界,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茶峒一下子火了。边城人感激沈老,在其过世后,为纪念他,把“三不管岛”更名为“翠翠岛”,请“湘西三杰”之一的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了翠翠雕塑,用当地上好的汉白玉,雕刻而成。
清水江再往下不远处的山坡上,耸立着白塔,这里有小说中老船工与翠翠的家,老船工过世后,就葬于此,更增添了白塔的神韵。复原的白塔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格外显眼,风吹竹叶发出唆嗦的声响,好像翠翠在诉说当年的故事。
红红的太阳悄悄地靠在淡青的山垭上,一抹金色的夕阳泼洒在静静的清水江,泼洒在江边的河街上,街边的商户都经营着与旅游相关的生意;茶峒有道名菜叫“一锅煮三省”,我们找到做地道名菜的周胜祥师傅,看他亲手将河边的角角鱼捞起,清理干净。待出自贵州的红绿酱辣椒等材料都准备好后,炒浓锅中的川味调料,加入碾碎的红番茄,倒入江水,再把来自边城的嫩豆腐切片放入锅中,开锅后,将角角鱼放入锅中。烹煮二十多分钟后,“一锅煮三省”就出锅了,鱼的味道真的异常鲜美,既酸又辣又麻,无愧“一锅煮三省”的美名。
饭后,坐在河街的躺椅上,凉风习习,十分惬意,与三五个边城的老人,谈起翠翠与傩送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忍不住问:“傩送最后回来了没有?”老人神色凝重,半天后悠悠地说:“沈老不是早告诉你了吗?”
是的。沈从文说过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