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创优争先
乡 愁
作者:李钰  发布时间:2015-08-06 10:23:05 打印 字号: | |
  侄儿打电话说,国庆长假他依然有忙不完的事情,脱不开身回家。恳请我趁七天闲时,来杭州看看,顺便护送他六十多岁的母亲来他家小住。

  侄儿早已在杭州定居。为了生存和生计,近两年里,他没有回老家,我们偶尔才在电话里嘘寒问暖。

  他的语气有些沉重,让人感觉他活的很累。我犹豫片刻,电话里故作幽默地答道:“好啊,大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

  在我心目中,侄儿一直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以往在电话里和他聊天,他给人的感觉都是朝气蓬勃、浪漫风趣的,今天却一反常态。我晗首凝神,恍然大悟,侄儿已被岁月的长风吹进了中年人的队列,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容易啊,我亲身体验过其中的滋味。

  孩子要读书、就业、恋爱、成家,自有操不完的心。

  父母逐渐衰老,到了风烛残年,不知道哪一刻就会风起烛灭。在外打拼,陪伴父母从一件常见的事渐渐变得困难甚至奢侈。

  对很多中年人来说,特别是那些无法守在父母身边、与儿女远隔千里的游子来说,生活的压力加上对家人的牵挂更是令他们不堪重负。

  近日,天气持续高温,双休或下班后我都不敢出门,躲在空调房里看电视节目,三番五次地看到几则公益广告。

  第一则广告伴随着歌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听得我鼻头发酸,换了台,又跳出一个画面:老母亲放下儿女说不能回家吃饭的电话,望着一桌饭菜自言自语:“忙,忙,忙点好啊!”此情此景,令人喉咙发哽,再换台,还是一则公益广告:当女儿问起事实上住在医院的母亲时,父亲撒谎说:“你妈……你妈跳舞去了。别担心,我们挺好的,没事啊我就挂了!”看得人眼眶潮湿。

  天下的父母记挂儿女,可又有哪一家的儿女不想家,不惦记父母呢?电视公益广告循环往复地播放着,儿女们却因不能“常回家看看”,不能每天下班都回家陪父母,是多么的愧疚和自责啊!本来就承担着巨大工作压力的儿女们,又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与冒着失业的风险回家之间,在花尽积蓄回家与飘零远方之间,他们没有从容处理、淡定决策的能力,金钱、时间、事业组合成了人们偿还“亲情债券”的强大物质障碍。

  再说,儿女也有自己的空间,朋友交往、业务应酬,不是所有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所有的节假日都能交给父母。尽管儿女如是想,父母却依然希望儿女能花更多时间陪伴自己,他们盘算着期盼着又常常失望着,又给儿女背负了沉重的情感债。

我知道,最后那则广告里的父亲是怕儿女担心,影响儿女的工作和生活,于是把照顾老伴的责任自己承担起来。我真想说:为什么不告知儿女呢?为什么广告结尾要插上一句看似不必却必然拷问儿女灵魂的画外音:“老爸的谎言,你听出来了吗?”万一母亲出了意外,儿女们是该找理由原谅自己还是找理由原谅老爸呢?因体谅而选择了善意的欺骗,可敬,但不可取。

  回家,是一条漫长的路,儿女的身不在归途,心一定风雨兼程。

  孝顺,是一种魂牵梦绕的报答,儿女的身不在家,心一定昼夜煎熬。

  这就是乡愁,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来源:慈利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中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