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或傍晚,厨房里总会弥漫浓浓的粥香。醇香中,味觉能分辨出有红豆、黑米、莲子、花生、白米等酿造的芬芳。锅里咕嘟、咕嘟的响,是清晨或傍晚最悦耳的乐曲,伴随着它飘散的香味,给整个房间注入无限生机,内心由此而滋生的温暖驱散了些许寂寞,将精神颓废的低沉一扫而光,新的希望也便一起成长起来。
喜欢喝粥,缘于少时。那个年代,国家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农村十分贫穷。我家每年要缺半年的口粮,只好常年熬粥来糊口度日。母亲总是将半锅水烧开,丢几把米,米熬成花状时,倒入两瓢红薯米或马铃薯米,再熬一会儿,就着两大碗腌菜,便可让全家人饱餐一顿。我十五岁那年,母亲终于被病魔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连满嘴的牙都掉得精光,只能喝粥维持生命。
那一段岁月的清晨,我和鸟儿一样地早起,急急忙忙地烧开水,放入几把米,再往灶堂加柴,大火煮熟,端放母亲床边的小方桌上后,赶往学校。常喝杂粮粥,使自己身体如今很是健康,念及此,每回都精心地去熬。熬粥是需要足够耐心的,得慢慢地等,享受它氤氲出来的香味,味蕾和情绪都得到滋养,那些沁入心田的气流,活跃蓬勃了细胞的僵硬,身体和灵魂也一同柔软了。粥熬好了,扑鼻的香味迎面袭来。再煎几个鸡蛋,炒两碟自家腌制的坛子菜,一家人吃的热气腾腾。
回想过往的日子,没有能力在物质上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什么变化和改善,只能选择清贫。好在家人对这平淡而简单的生活亦感到富足怡然。自己亦经常告诫自己,要努力生活,努力爱家人,努力做美食犒劳自己和家人。清晨,一如既往地准备好的食材整合,烧水慢煮,瞭望窗外,漆黑没有退去,房前屋后也少有几家灯光。春天里,晨风掠过发梢,揪扯出半阕清词;夏日间,小鸟的鸣啾,孕育出精神深处的一帘幽梦;秋景中,生活描摹出一些妖艳的极致;冬寂处,让文字随着煮粥的咕嘟声,平仄出一些思维的涅槃,伴随这浓浓的香粥,沉香在瘦小的灵魂里。我将遗憾亦投进粥里,同酸楚慢慢地熬,熬出只有自己才能品出的味道。喝两碗后,迎着清晨清新的气息,走在春夏秋冬的时光里,人生的一些深滋味在花开、雪落中收藏。一些事,做久了,便成为一种习惯。
偶尔也会懒惰,依稀晨光明媚,煮粥的时间被懒床占用了,这一天的心思恍若遗失了,空荡荡的极不踏实,屋子里亦失去了缭绕的香气,生活中相伴的东西不少,温软情感的内容却不多,所以更在意自己那些不被奴役的快乐、祥和,享受在熬粥的等待中,修炼出来的云水禅心。
那些在锅中此起彼伏的气泡就像牵引生命的名缰利锁,会慢慢地随着袅袅蒸气渐渐淡去,成为不留痕迹的过往,只有经过熬煮沉淀的精华,才会成为深刻的养分,在漫长岁月里,开出深深浅浅的花朵,芳香岁月。